• 人文生活
  • 首页 » 人文生活 » 中國人的琉璃世界。

中國人的琉璃世界。

2025-05-21 14:04:24 2 admin

 

读蒋捷的《女冠子  元夕》,他回忆当年临安的元夕之夜:“春风飞到,宝钗楼上,一片笙箫,琉璃光射”,暖风翩然而至的夜晚,盛大的音乐跟琉璃灯盏的光流动在一起,像梦。

巨大璀璨的琉璃灯盏,是宋人造梦的方式。《武林旧事》里写: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,其高五丈,人物皆用机关活动,结大彩楼贮之。闹市之外,“又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,多设五色琉璃泡灯,更自雅洁,靓妆笑语,望之如神仙。”

琉璃在中国人的世界里,是一个奇妙的所在。它标记着物质生活的繁华,却从来不单单停留于物质。《红楼梦》有一回叫“琉璃世界白雪红梅”,在这里,“琉璃”是一个比喻,比喻像大雪之后干净透澈的世界,曹雪芹把一群美好的生命汇聚在此。

相传琉璃诞生于西施与范蠡的爱情:当年西施前往吴国和亲,将范蠡赠予自己的首饰“蠡”送还给他,眼泪滴在了“蠡”上,天地日月为之所动,“蠡”也有了晶莹流动的质地。

当你看琉璃,不要只看琉璃。一件琉璃器中氤氲的,不只是色彩与气泡,还有诗与情,审美与故事。看懂它们,才算走进了中国人的琉璃世界。


c4b90b2c-9ed3-4133-a5a6-86f211a9627d.png


92fb03d3-350f-427b-b3c9-f21507927e75.png


中国的琉璃艺术,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。3000多年前,中国古人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一些鲜艳的蓝绿色物质,这便是最初的琉璃。琉璃的光彩从此进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,变幻出多种形态。

你可以在很多博物馆看到年代非常久远的琉璃。现存湖北博物馆、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,直至今日,仍然保留着瑰奇的颜色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中有记载:随侯之珠、和氏之璧,得之而富,失之而贫。随侯之珠,很大可能说的就是这种琉璃珠。


773d744d-535c-45d1-9fac-806d0fb85f7d.png


因为成本高、制作工序复杂,琉璃制品在古代一直是王公贵族的专属。湖北省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越王勾践剑,剑格两面就镶嵌着蓝色琉璃。不算巧合,河南辉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,剑格上同样有琉璃的装饰。


6743e0ca-ad62-4e44-976d-4c965663235a.png


到两汉时期,琉璃的烧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。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载:“汉武帝时……白光琉璃为鞍,鞍在暗室中,常照十余丈,如昼日。”琉璃也因此常被冠以“夜光”之名,唐代王翰的名句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,夜光杯,就是名贵的琉璃酒杯。

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你会发现中国人把琉璃应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汉乐府民歌《孔雀东南飞》,形容刘兰芝的外貌有一句“腰若流纨素,耳著明月珰”,这里的“明月珰”,据说就是当时流行的琉璃耳饰。

在唐朝,琉璃似乎是上层社会推崇的饮酒器物,《关中胜迹图志》记载,当年杨贵妃喝西凉葡萄酒,用的就是“琉璃七宝杯”。


b1b0bfbe-f0e4-411e-a61d-db9f07599b63.png


而元代谢宗可的诗句“澄光摇碎一庭秋,莹碧玲珑绉浪浮”,则是在描写“琉璃帘”。秋夜的月光下,琉璃帘经风吹过,在庭院摇曳出清澄的光影,也营造出了一种独属于东方的诗意境界。


86b6a457-13b6-4e79-b05f-ec6d191fbe2f.png


变幻多彩的颜色、流动澄明的质地、金石般的声音,这些特质让琉璃在中国人眼里,不仅仅是一种名贵材质,更是一种可以延伸出多重感官体验的美学符号。

诗人爱写琉璃。“琉璃钟,琥珀浓, 小槽酒滴真珠红”,这是李贺手中的馥郁;“翡翠通帘影,琉璃莹殿扉”,这是元稹眼中的明澈;“有色同寒冰,无物隔纤玉”,这是一种可以照见天地的纯净;“叠晕重重见,分光面面呈”,这是让人沉醉的温柔富贵乡。


2af531bd-e28d-4a29-a240-6efa8b73c970.png


琉璃不再只是琉璃,而成了某种颜色、某种质地的代表。日语中有个词叫“万顷琉璃”,形容苍蓝宽阔的样子,而这个词其实就出自杜甫的诗“天地黯惨忽异色,波涛万顷堆琉璃”——天色忽然暗下,汹涌的波涛,苍蓝中蕴含着惊人的动能——这种状态,似乎只有用“琉璃”才能准确地形容。

欧阳修就更喜欢用“琉璃”来形容美景。他一生多次在颍州西湖游玩,经常写词表达对这片风景的偏爱,而这些词作里,就多次出现了“琉璃”。


283528f2-2588-4e4d-b459-91aef13b221d.png


他写春日的颍州西湖,有“无风水面琉璃滑”,也有“溶溶春水浸春云,碧琉璃滑净无尘”。这里面有春日的色彩,有水天一色的清透,也有静谧陶然的心理状态。琉璃带给人们的,就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。


6c2ad9ec-d602-49fb-b1a9-61ee71176dcd.png


除了精彩纷呈的工艺形态,多重的审美体验,琉璃在中国人的世界里,还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。

琉璃是“佛家七宝”之一,宋代诗人释道宁有偈句:“琉璃殿上,古佛舒光。明月堂前,昙华布影。”琉璃蕴含着能量的宁静光泽,与佛教文化有天然的契合。

《药师经》有云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身如琉璃,内外明彻,净无瑕秽。这里的琉璃,已经是一种经历涅槃、回归澄明的心灵境界了。


0ba10608-66d1-4842-91ac-b3972d80a536.png


王安石曾写过一句词“愿我六根常寂静,心如宝月映琉璃”,读来让人感动。这里的寂静,并非拒绝一切的枯寂,而是精神走到清明之所,如镜像般映出的纯澈状态。

而要达到这样的“静”,又需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修炼。就像琉璃制作时要经历复杂的工序,高温的烧制,才能呈现出空灵灿烂的样子。

而这种修炼,最终导向的是独一无二的自己。苏轼有词:夜阑风静欲归时,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。这是一种经历了许多,最后回到自己的状态。你再不想与人比较什么,不会自傲也不会自卑,因为知道别人某些东西是你无法学来的,而自己的某些特质,也是无可替代的。看清楚这一点,人就有了真正的从容。


701437b2-929c-4a03-b670-05fa850f0754.png


好的琉璃器,带给我们的,大概也是这样的从容吧?琉璃的制作是“一模一品”,一件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,也就是说,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。它们也在创造着不同的故事——被谁观看,被谁拥有,被谁使用……仿佛一种奇妙的因缘,在朦胧净澈的光泽中,将美的可能性一一讲述。


 

« 上一条:每一朵花都值得傾聽。 « 下一条:没有了
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5777号万科金域中心A座1801-1803
service@jnsjsm.com
400-659-7887
0531-86515378
Copyright © 2016 -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:鲁ICP备160173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