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自己熱愛的世界裏。
2021-05-19 10:34:18 481 admin
“一定要站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。”
那天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,忽然觉得,人这一生若能为自己的热爱而存在、而战斗,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。那般的人,眼里是有光的,像是满天灿烂的星子;连带着每一天的日子都润着光泽,像是颗颗被打磨的珍珠,终究要串成属于自己的最漂亮的项链。
你离心中的热爱有多远呢?是正沉浸在热爱的世界里,还是在通往热爱的路上,或是,还在苦苦地寻觅中?
热爱,是埋藏在每个人心底的一颗火种。有的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了它,并循着它所指引的方向前行,那可真是一件幸运的事;有的人在跌跌撞撞寻寻觅觅之后,才在灯火阑珊处见着了它,从此便好像开启了第二次的人生;也有的人,好像总是与它擦身而过,不过也不要过分忧虑,只要我们在路上攀登,只要我们心中还有热情,上升的一切终将汇合……
曾听一位设计师说,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缝隙之中。或许,正因为人生有这样那样的局限,我们才要更加用力地爱,用力地生活。挣扎也好,繁荣也罢,漂泊也好,安然也罢,终归不负此生。
“总是要挨的 / 刀子,锉子,锤子 / 被一点点磨成,它们想要的样子。——《石头》”
——史牧云
想起牧云,我便想起那只无脚鸟;也或许,如他的名字一般,是一片云。永恒地,在现实与理想之间,在城市与山野之间,在自由与压迫之间,在痛苦与欢畅之间,游荡着,漂浮着……
手头宽裕些,他就会背着一个背包去流浪,住最简单的青旅,遇见天南海北的朋友,当然,还有那些美丽的姑娘。然后在深夜里,写下一行一行的诗句。
他在绿皮火车上与陌生的大叔嗑瓜子唠嗑,也在千户苗寨跟青旅老板喝着白兰地聊诗歌;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看过寂寞的日出,也在澳门岛路过那些耀眼的辉煌;他曾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汇入外滩拥挤的人群,也曾在去年大年三十的夜晚,在西塘古镇喝下一壶孤独的酒……
钱折腾完了,他就在上海或杭州找份营生之事。以他的才华,这并没有什么困难的,只是他的性子里回旋着大西北自由的风,每一次投入工作,都像是被缚住了双翼一般,会陷入漫长而无声的挣扎——至今,他还没有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之法。
幸好啊,还有西湖与苏州河可给予慰藉。若在上海,他便去苏州河畔,从下游往上,一步一步去捡拾那些散落在风中的记忆;若在杭州,他便去西湖边,一次一次,长久地走着或坐着,他常跟朋友们说,“杭州多美,你多去几次西湖,你就爱上杭州了。”
他本可以不必这般奔波。刚毕业时,他在一家大型的国企做宣传员,专门写会议记录和企业文化的文章,用他的话来说“闲到蛋疼,一个月不上班都不会有人过问”。但他却感觉生命失去了意义,变成了换取几千块钱工资的工具,以至于陷入了深重的抑郁中。
状况好些后,他离了职,带着五百块钱跑到了大上海。就在苏州河畔,40度的夏天,一间没有空调的狭窄房间里,开始了第二次的生命。从此,也开始了在自由与现实中之间的颠簸流浪。
“后悔吗?”
“不后悔。如果留下,我不可能真正进入生命。”
去年因为疫情,他几乎一整年赋闲在家。收拾出了一间小屋,种种菜,写写字,旅旅行,早上被布谷鸟叫醒,晚上伴着星空入眠,饿了去菜园子拔颗大白菜,日子过得悠游自在——那是他这几年里过得最安稳踏实的日子了。
但我知道,他总是要启程的。渴望安逸,却无法安于安逸,或许这就是他的宿命。
“就我来说,相对孤独,别离,疾病,贫穷,甚至死亡,我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。每一个生日,我都许同一个愿望,愿我一生坎坷,体味人世间所有的苦。”
不管怎样,只要永远走在通往热爱的路上。
“(人生)最大的悲哀就是用喜欢的事儿换碗饭吃。还好我吃的不多,还有点时间用来‘喜欢’。”
——李大花儿
“配合不同的画,每次我都会用不一样的笔名。”
“这次你要叫什么呢?”
“不如叫李大花儿吧。我们家门口玫瑰花的名字。多大气~”
那天我们聊完,大约是温哥华时间晚上11点半。她发来一张临睡前的实时自拍,素颜无P图,笑得真实而灿烂,就像她的生活。
李大花儿是一个自由职业的插画师,跟她的爱人李先森、以及一猫一狗,生活在加拿大温哥华。她说自己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,无非就是画画画,种种花,做做饭,弹弹琴。“就这几件事儿每天重复,年轻人大概会觉得无聊吧”。
她不知道,年轻人们可都向往这样的生活呢。
李大花儿在春天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花
对李大花儿来说,生活似是一个游乐场,永远有好玩的新鲜的东西等着她去发现,再将这些可爱的与有趣的通过画笔表达出来,便是顶让人开心的事了,就像她笑眯眯地告诉你的“画画很有意思呀!”
画画对于她来说大约就是一座随身携带的桃花源,只要拿起画笔,所有的烦恼都被屏蔽在自己的世界之外了,只剩下纯粹的感知与快乐。她不希望将所爱的事情拿去谋生,所以在“吃饭”与自由之间,她掌握着极好的分寸:每周里有两天的时间画客户的约稿,剩下的时间便自由安排,画自己的小世界,也创作自己的绘本。
生活看似重复,但其实每一日都是崭新的。尤其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,只要有一颗热爱的心,灵感便会自然涌现。比如,看到谁家院子里有一个可爱的圣人小石像,石像后面刚好有一间热闹的鸡舍,于是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在她的笔下发生了……
石像与鸡舍 | 李大花儿
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前,李大花儿做过城市雕塑设计,开过陶吧,还做过摄影记者,杂志美编,平面设计师……撞来撞去之后,觉得还是画画是最与自己契合的事情,于是开始到处投稿,自由职业人的生涯便这么开始了。
我想着,她一定是主动选择人生方向的人。她却忙否认说,自己其实最是随波逐流的,命运给了什么,便消受什么。“我是个基督徒。相信上帝给我的都是最好的。”
比如画画,小时候完全是在老父亲的威逼之下才开始学的,到初中沉下心来备考艺考,才算是与画画这件事和解了;再比如成为自由职业者,是因为母亲早已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,给了她许多建议,又“撞大运”一样地撞到了第一个欣赏她的客户;甚至连定居温哥华,也是受着先生的影响。
在她身上,似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,顺理成章的样子——当然,平静的海面下也会有暗涌与冲突,她的解决之法便是跳脱与旁观,更清醒地观世界,也更清晰地看自己。
或许,有时候也不需要激烈地去宣誓什么,反抗什么。只管接受,只管不停歇地探寻与攀登,命运的河流自然会将我们带到想要抵达的地方。
大人的游戏 | 李大花儿
"我不想在自己的葬礼上,给我写悼词的人连800字都写不够;或者人生履历上全是生活和生意。我希望有作为我自己的意义。"
——苏先生
“你今天做了什么?”
“早上起床煮了鸡蛋,喝了咖啡,遛狗2小时,午饭,去给邻居家鱼缸里换水。睡觉。起来看了两部电影。写了1000字。晚饭。看书。遛狗。到现在。”
34岁那一年,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苏先生,突然决定重启自己的人生。他形容那种感觉就像一场“噩梦惊醒”。看着身边的人渐次开始离开,他的内心受着极大的震动,于是大刀阔斧地重新调整了人生重要事件的顺序。
第一桩紧要的事便是写作——对他来说,那也是一个整理自己人生的过程。他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,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去把自己沉没到人群里,用心跳去感知,也让自己沉没到文字中,敲出一字字的真诚。最近,因为北京城区太过拥挤,他搬到了燕郊,这样他的边牧就可以拥有一片可以撒泼打滚的大草坪。
过去,他做过五年的编辑,五年的影视编导,现在,他又给了自己五年的时间去全职写作。“因为内心某种隐疾在作祟,必须去写才能给自己配置解药。写微火,写熄灭,写漂泊者,沉迷某种命运,在灰烬中寻找答案。”
“为什么是五年?”
“五年之后我40岁。人生总还有些责任要去承担。对我来说,五年是一个轮回,有些事情能做到什么程度,五年便也知道了。”
他曾写过连续两年的财经人物报道,都是光鲜亮丽的人物,甚至看不到卑微的部分。现在,他想展示那些被忽略的、被遮蔽的人,记录那些将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故事。
比如老家祖坟后的大杏树——那是他太爷爷从远方移植而来的。他曾在这棵树上背过课文、睡过觉,也看过远方,以及从远方归来的那些走走停停、在寻找什么的脚步。后来,他自己的脚步也汇入了其中,他很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,是那些曾与自己形成怜惜与共命的事物,是活着的证据与参照,也是融在自己身体中的最原始的触动。
“那个在暴雨夜去打云彩的人那晚是我们的恩人,那个在停电后去电线杆接通电的人那晚是我们的英雄,那个把药材引进村里的第一人的故事我们始终记得……这些人的名字就是碑。”而在远离故土的城市里,他失去了亲密的关联,也好像失去了活着的证据。
他会常怀疑写作这件事的意义。有一次他回老家奔丧,村头小卖店的老板娘对他说,“我看过你写的书,你写的人就是我这样的,你要多写写我们这样的人,我们这里的人。”那一刻,意义之灯照亮了他。
但还是会踟蹰的。有时,他一天能写2000字,吃得香,睡得好,那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状态;但也有很多时候,一天只能写个500字,或者一个字都写不出,他也会烦躁、会焦虑,会怀疑自己完成这项使命的能力。
他很清楚,在一颗种子长成大树之前,总是需要漫长的磨炼与等待,所以面对自己的不耐心,他也尽量保持着极大的耐心。“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也未必是好事,因为还有更长的煎熬在等待着你啊。”
但总归是可堪享受且无憾的,这痛并快乐着的人生啊。
有一天,我从电脑前抬起头来,问同事,“你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吗?”她答“偶尔。当我沉入写作的时候。”
或许,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。忽然想起了以前的朋友们,那个爱玩音乐的小伙去做了一间音乐工作室,那个喜欢画画的姑娘跟朋友们开了一间画室,还有那个喜欢孩子的姐姐,带着伙伴们走进了幼儿园……也有人,还在触碰着这个世界,寻找着自己将要去往的方向。
人生的路渐行渐清晰,或早或晚,或快或慢,我们都走在通往热爱的路上。只是,热爱的世界也并非是一帆风顺、风平浪静的,可能要面对更多的质疑与不解,可能会有狂风暴雨的洗礼,也会有无人问津的绝望。但重要的是,我们知道了坚持与坚守的意义,知道了我们的人生不必参照任何一个人的模板,知道了因为心中那团火,我们才生而不同,才拥有了最值得过的无可替代的人生。
如马克·吐温所说的:“20年后,让你感到失望的不会是你做过的事,而会是你没做过的事,所以,请解开绳索,驶离安全的港湾,扬帆起航吧。去探索,去梦想,去发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