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進老房子的年輕人。
2021-08-09 15:41:31 512 admin
老房子,似乎是一个早已过时、应该被淘汰的存在。
潮湿发霉的天花板、破裂的水管、吱呀作响的门板,无不在昭示着它垂垂老矣。但是,时光在一步步侵蚀它的过程中,也给了它一些无法被取代的东西:包过浆的木家具、地板,窗外浓荫如盖的大树……当所有事物组合在一起,就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气息,这是属于老房子的魅力。
如今,房子成为了一种统一生产、销售的商品,户型和装修风格变得越来越千篇一律,住在里面,仿佛生活都是被安排好的,失掉了自己的创造和惊喜。
当想要给自己一个家的时候,什么样的房子才能装得下自己的生活?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住进了老房子,听从自己的内心,用自己的方式,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家。
城市在时间的洪流中快速地更新自己,一栋栋老房子倒下,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,随之渐渐消失的是一种沉浸在时光里的生活。这样的生活,处处弥漫着烟火气和人情味,可以慢悠悠地起床,去楼下买热腾腾的早餐,去菜市场偶遇熟人,问候家常。
这时,市中心保留下来的一栋老房子,就像一个久无人光顾的孤岛,执守着属于它年代的秘密盒子,待人开启。点点,就是一个开启盒子的人。当她终于在厦门市中心找到了这栋80年代的小洋房,就笃信能在这里开启理想的生活。
院子里的大榕树、楼顶阳台、房子里的老花砖地板,难得地保留了闽南风味。这是她最中意的部分,装修时特意保留了这种风味,窗户、门、围栏都保留原来的样子,连漆都没有上,只是重新打磨整理干净。
大改的地方很少,只是把原本的客厅改成了开放式的厨房,增加一张中岛操作台,这样就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和朋友聊天。她还充分利用了房子里留下的家具,把旧床板改造成了厨房的置物柜,放上调味料和储备的干果、茶叶,满满的生活气息。
点点一直都有收集旧物和古董家具的爱好,在这个房子里就随心安置了许多旧物,几把旧椅子铺着白色棉麻坐垫、一个旧碗柜摆满了淘来的法式酒杯和景德镇的盘子、几只旧陶罐插着各色的花,阳光都在这里沉静下来,素净中透着绵绵的韵味。
屋顶原本只是粗糙的水泥面,还漏水,重新做了防水后,铺了村里买来的旧红砖,又种了一些花草,变成了一个屋顶小花园,摆上桌子椅子,朋友们很喜欢在这里喝小酒、下午茶。有了大榕树的遮挡,夏天不会太晒,树影斑驳,冬天晒太阳也刚刚好。
相比钢筋混凝土的豪华别墅,这栋简单的小楼更接地气,院子有树,屋顶有花,在点点的打理下,质朴又有内涵。住在老居民区里,每天都可以去菜市场买小海鲜,吃着排档,感受热气腾腾的闽南气息,生活悠然自得。在老房子里,新的生活与旧时光有了连接;在匆忙的城市中,时间却在这里慢了下来。
家,始终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安放一段长久的时光,也保存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。只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房子,还不算是一个家,当用自己的双手在这个空间里创造了一些东西,它才与自己有了连接、产生了温度。
李飘飘的家,原本是一个40m²顶层小阁楼,却经过她的创意改造,让房子面积翻了一倍。房子原本只有一室一厅,但是好在有挑高的斜顶,一个二层的钢结构,在空中吊出两间卧室,一下就变成了两室两厅的格局,还放下了一个步入式衣帽间和一个三分离卫生间。
除了整体格局的改造,房子里处处都是她精心的设计。阁楼卧室放了一张双人床,为了良好的通风,只做了黑色铁艺护栏。楼梯特意在踏板的下方装了灯带,方便晚上行走。周围的邻居都拿来堆杂物的阳台,她就索性就改成了榻榻米,装上三面大落地窗,平时可以在上面喝茶又能增加储物空间。
榻榻米柜子,还是飘飘自己买老榆木板定做的,切割、打磨、上木蜡油改色,花了不少时间。还做了一张1.3m的大餐桌、书架,剩余的废木料也做成了墙上的置物架,把所有的东西都被安置得刚刚好,空间虽小,却不显拥挤。
除了基本的居住和储物功能,休闲娱乐也不少。电动幕布被巧妙地藏在餐厅上方的钢结构里,沙发和榻榻米正好是舒适的观影区。房子还自带一个20平米的露台,不仅可以种花,还放得下大餐桌和椅子,周末请三五好友来家烧烤聚餐,或者自己饮酒喝茶,吹吹小风,非常惬意。
飘飘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的期待,都化为了自身的创造力,亲手把一个“蜗居”改造成了理想的家。其实,每个人对于家都有自己的理解,从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出发,用心去布置家的空间,细致地经营生活,家才成为安心自在的小窝,包容接纳着我们疲累的身体和不羁的灵魂。
在拥堵的大城市里,每个人都在拼命赚钱,拼命往前赶,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上各种培训班,过快的节奏让人透不过气。很多人也曾设想去乡下找个带院子的老房子,过一种田园式的生活,但是放不下的东西太多,放不下高薪工作、放不下城里便捷的生活,很少有人真正鼓起勇气付诸行动。
王暖暖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,而不仅仅为了考试。还希望他们可以拥有自己一样的童年,每天都能晒到太阳,晚上能看到星星,可以和街坊邻居家的小孩子串门玩耍。所以,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举家搬到了北京六环外的村子里。
暖暖在村子里租下了一栋闲置很久的老房子。灰瓦红砖老木梁,房子里破破烂烂,院子里乱七八糟,无法住人。但她看中了这个没有铺水泥的小院子,房子背后的青山,不远处的水库,抬头望得见的蓝天白云和洒满整个院子的阳光。
虽然没有什么装修经验,但她还是决定亲手把这个房子设计成理想的家。拆除了吊顶,保留了老梁,刷了白墙黑瓦,别有韵味。还在北房和西厢房中间还搭建了阳光房和洗手间,最后在院子里规划出了滑梯、游泳池、小菜园……
一家人的生活被安置得妥妥帖帖:丈夫每天开车回城里上班,她在家运营自己的网店和照顾孩子,哥哥妹妹的小学和幼儿园就在隔壁村,每天骑着小单车结伴去上学。
乡下有意思事情很多,根本不需要电视和网络游戏,两个孩子每天一起玩、看书、画画、唱歌,专注又认真。到了每周五的串门日,就邀请同学们来家里,吃完饭在院子里玩耍,上房顶看天空,开启了自由自在、野蛮生长的童年。
住在乡村的这些日子里,一家人一起做饭、一起打扫、种花种菜,其乐融融。周末就去爬爬山,或去水库遛弯,发现野生的植物,感受四季的变化,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中。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而专注,质朴而幸福。
房子只是一个空间,只有当这个空间与人产生了连接与互动,只有它交融了时间和人的情感,才被人认定为一个家。
那些住进老房子的年轻人,不过是在以自己对家的理解,构建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家是一个有烟火气的地方,有柴米油盐和热腾腾的饭菜,也有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;家是一个自己动手构建,可以包容自己所有的习惯和趣味的空间;家是一个装下满满的阳光和四季的风,看得见星星的地方……
无论住的是什么房子,都需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、一双勤劳的手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。